开放性招聘 008 :左手预见,右手悠闲

一般企业会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或者核心人才,其实这是有待商榷。
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预见性招聘

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需求的也与日剧增,除了传统的被动招聘、救火式招聘,还可以做什么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如果是和业务销售部门一样考察KPI ,我们是否会更主动?

招聘其实大部分时候,还是必须要做到预见性的准备,能防患于未然之前。

这次谈的预见性招聘,其实也是比较基本的实践。

具体是在与用人部门形成周期性的沟通协调机制:

  • 通过与用人部门沟通,如果能够提前了解部门未来的招聘需求、想法,提前储备人才,那自然是自己大家都有所准备,提前思考问题。

  • 经常性与面试官沟通部门用人情况,包括不限于——员工表现、工作饱和程度、团队工作效率、员工离职预判、团队氛围,帮助预判招聘需求。

具体行动

比如:

  • 每年沟通用人编制的时候,就要与面试官沟通招聘计划。——年度招聘计划沟通、实施时间、招聘时间表、预计招聘方案(实施难度、人才分布、到岗时间)

  • 平时工作中,在一些关键节点进行预防和预备:比如调整离职流程——在员工递交辞职信时,不仅强调要做离职面谈,也要求面试官提前通知HR,对于关键岗位的空缺,用人需求在审批的同时,招聘人员就可以储备、开始离职员工替代招聘。

  • 如果离职人员较多,要具体跟进分析,根据离职情况对应实施不同的应对方案。继续招聘的同时,协调用人部门改进措施。比如发现每个月离职人员 离职面谈的跟进分析——用人部门的用人方式、团队氛围、工作压力应对,对应可以提供哪一类的辅助、留人、岗位设计方案;

也可以是

  • 对关键岗位、常规岗位做好预案,比如,季节性和项目性的需求岗位,人才库里是否已经做到了提前储备人才。

  • 还可以根据职位的工作要求,与用人部门沟通过渡方案,比如与用人部门分析使用实习生的可能性,如果部门适当地使用实习生 ,是否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人员短缺给部门造成的压力?同时提前培养人才?

  • 平时的沟通中基于员工的发展,也不妨委婉和用人部门领导沟通,提醒加强人才培养,锻炼 提升团队工作协同能力。

  • 甚至,如果是有顶尖的人才需求、创意人才需求,还有必要提前储备人才,或者提前做好多招聘 2-3 个同类人才的应对方案。 比如,在这类岗位的面试中,如果候选人中第一第二候选人都是满意的人才,那么这个时候,则要更多考虑是否能够同时 都招聘进来——这个方案最好还是提前构思。当然这一块是紧密联系着企业战略的,这个也看招聘人员处在哪一级岗位,毕竟这决定了岗位上能获得的信息的多少。

  • 为部门储备人才,也不光是做好人,也免不了要和用人部门沟通好,哪些人员是预备要淘汰,或因员工技能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或因员工工作表现落后。这个时候两手工作都得做到。

悠闲之外,更进一层

大部分人眼中看到用人火急火燎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无非是预判性不够,基本的操作不扎实。

正常情况下,做好预判性的招聘,大部分时候,是你 push 用人部门,而不是用人部门来 push 你。

真正困难而难以拔除的,还是个中各方利益的焦灼。

这看起来已是招聘之外,岗位之外的事,事实如此吗?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6 个模块是手拉手一个环。 再想更进一层楼,还是得看见其中的各方利益的流动,扭成合力。

也许行动科学创始人、管理大师 阿吉里斯在一系列著作中论述的「第二型使用理论」是个好的脚手架,在这个路途可以帮我们预判并找到合力,照亮远行的路,用里面的策略走的远些。

摘录如下,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一起挠猴子,一起探讨。
IMG_3432


欢迎联系 Arvin Yu , 邮箱:yuyandong@outlook.com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Unported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2016/2/2 posted in  开放式招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