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跳出记忆拥堵

你是否也是记忆超人?

毫无疑问,大部分人们都希望增大记忆容量,电视节目也随之办起各种记忆比赛引人眼球。

你是否尝试过训练,去接受大规模的记忆内容,当大容量的信息挤压过来,你是否恨不得一刻都不要再记它们。如果只是贪图快。最终还是得不到真正「快」,无非在快快地浪费个人的精力和时间。

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症结?

新年的时候,O 阅读完《贪婪的大脑》后,在朋友圈许愿新年愿望希望增大工作记忆容量。G 在这个愿望下评论道「据说工作记忆是天生的,无法扩容」。

在工作记忆的大小是天生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增大工作记忆容量呢?

G 并没有打击 O ,她接下说到「最近发现也许我们高看了工作记忆,小看了思考链接能力的巨能,而这个是可以改善的。」

链接能力到底有哪种魔力?

你试过交换苹果吗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萧伯纳

思想的苹果,一个一个交换,得来的是多个苹果了。

我们用哪些方式来交换呢?重要的是交换还是内容呢?我以为,重要的是交换的动作,以及交换过程中不断形成演化的知识结构。

你也不妨做一个记忆的「盗梦空间」。

记忆外部化——这里大家来看一个「记忆外部化」的一个事例。

我在和O\ G 讨论的时候——知识被激发,——我开始从看过的书中提取相关证据。提取的过程就是在做外部化——写出来呈现在O \ G 面前,用于交流——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在其中边说边激发相互的知识储备。

相互激发,就是链接的魔力。

G 说的链接的能力,实质是交换记忆 。

那么很明显地看到,?交换的基础来自外部化。


你会喜欢【知识图谱】

加速外部记忆的交易,集中看它的几种实现路径。我们再来看「外部化」的强大形——知识图谱 。

谷歌研发「记忆交换系统」——知识图谱。维基百科上如下定义它

Google 知识图谱(英语:Google Knowledge Graph,也称 Google 知识图)是 Google 的一个知识库,其使用语义检索从多种来源收集信息,以提高 Google 搜索的质量。

它收集信息来提高检索质量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知识图谱除了显示其他网站的链接列表/清单,还提供结构化及详细的关于主题的信息。

很明显知识图谱能提供结构化的信息。

回过头来看,我们也在《贪婪的大脑》书中看到「结构化」的意义。。。,认知科学家xxx在其《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读书》著作中提到两个提升「组块的加工效率」办法:

  1. 增加客观性的知识/背景知识;
  2. 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加有效率

而其中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加有效率——就是对知识进行「组块化处理」。组块是一个个结构分明的知识块。

在工作记忆大小限制的情况下(比如最大的记忆组块为 7 加\减 2 ),知识图谱是用来寻找外部化的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清单暗香四溢

先前在看《看见成长的自己》书籍的导读,作者在最后「注释和推荐资源」这个清单里提到:

清单是解放思维、提高效率、实现持续改进的极为有效的工具。芒格、 Marshall Goldsmith都在用。如何善用清单,推荐3篇文章

  • 《清单革命》的作者Atul Gawande于2007年发表在《New Yorker》的长文:The Checklist
  • 《哈佛商业评论》的Blog文章:What Sort of Checklist Should You Be Using?
  • Marshall Goldsmith发表在《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 文章 :Preparing Your Professional Checklist

如果你愿意顺着这个资源,你还会发现一篇文章可发现另一篇文章的来源,讨论来源的出处:

Three explanations were presented in The New Yorker piece: (1) the egos of some physicians, who felt insulted that professionals with their level of wisdom and experience should have to stoop to the level of being monitored by nurses and governed by a checklist, (2) a feeling of already being too "busy" and an aversion to more "tasks" in a world that is already consumed with too much bureaucracy, and (3) a medical research establishment that is almost entirely focused on more "exciting" issues such as disease biology and finding therapies for treatment, while often ignoring more "mundane" research that measures if therapies are effectively delivered to patients.

于是清楚了其中来龙去脉。

如果只是别人的资料包,而不是你自己的整理,那么你要知道它的资料的谱系,链接的历史关联情况。这样你才能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些资料的来龙去脉——建立个人的知识图谱。这个图谱将成为你个人后期正确把握该领域(了自己在这方面可用的)「背景知识」。
在此经验的引导下,我发觉 其实关键的不是清单,而是背后的突破工作记忆大小限制的图谱

  • 清单知识只是你的知识图谱的一种简化形式,虽然它对于执行步骤的检查很重要。它的内在还是得回到知识的图谱,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
  • 书中、文章中的 参考文献是一个很重要的溯源归纳自己的知识图谱,形成个人可以导出使用的组块,克服工作记忆空间的限制。

开始用作品,链接大世界

你不再。。。你清楚发现未来突破工作记忆大小限制——使用多种方式(组块、结构化、记忆外部化)提高加工信息效率的魔力。

比如,双拼和全拼打字,双拼对编码的操纵就比全拼的效率高。你就是操纵信息的过程更加有效率的体现。

提取的结构的有效性,一个方法是行动中反映、验证,二个是群体学习,验证;归根结底它们都是「外部化」——输出作品。

围绕外部化,你的意识组块外部化为可检索的图谱——根据以图谱为内核的清单、文章——最终用作品来链世界。

// 2017 年 2 月 27日改动

关键词 工作记忆 知识交换表现形式


欢迎联系 Arvin Yu , 邮箱:yuyandong@outlook.com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Unported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2016/4/28 posted in  笔记日常